據人民政協報 在民辦高校中,由浙江省政協發起創立的浙江樹人大學是一所特殊的大學。
2004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視察學校時感慨地講,“20年的時間,通過新體制,特別是通過一批老領導、老教授、老教師,通過社會的力量,建起這所學校,非常不容易”“樹人大學的發展證明這條路是正確的”。他殷切囑托:“希望樹人大學能夠為全省‘科教興省’作出更大的貢獻?!边@是習近平總書記留給學校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辦學37年來,學校扎根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沃土,發揮省政協辦大學的優勢,秉持“崇德重智、樹人為本”的校訓,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守辦學公益性,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走特色質量發展之路。當前,學校瞄準一流民辦本科高校的目標,著力將高等教育改革的宏偉藍圖描繪在活力創新的浙江大地上,著力為浙江建設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作出應有的貢獻。
篳路藍縷 玉汝于成
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春潮涌動,浙江省政協倪保珊、馮孝善、孫廷年、毛樹堅等一批老同志,積極倡議,多方呼吁,想利用政協“智力庫”的人才優勢,創建一所高校,為國植賢,得到時任省政協主席王家揚的大力支持。
在省政協的主導下,1984年,千年錢塘的版圖上出現了浙江樹人大學的身影。創辦之初,學校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沒有教師,沒有資金,政協人和幾位老教育家為租用場地、聘用教師四處奔走。這所初生的學校,不僅改變了數千名浙江學子的命運,也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優秀人才,還吸引了海內外一些知名人士的關注。1991年,浙江省政協牽線搭橋,港商查濟民先生、王寬誠先生等人慷慨解囊,為樹大購置了21畝土地,捐資興建了校舍,校園有了雛形;長期關注家鄉發展的澳門實業家、現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的父親賀田先生出錢捐書,為樹大建了賀田圖書館。日本井上光一先生和加拿大沈墨揚先生等友好人士幫學校建設了電教室、聽力室等,教學條件進一步完善。
1993年10月,學校通過原國家教委評審,成為第一批具有獨立頒發大專文憑資格的4所民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之一。進入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不斷加快,經學校創始人、終身名譽校長王家揚提議,省政府同意學校與周邊的浙江省電子工業學校、浙江省輕工業學校、浙江省對外經濟貿易學校和浙江勘察工程學校4所公辦中專聯合舉辦新的浙江樹人大學,學校規模迅速擴張,實現第一次飛躍式發展。
2003年,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實現了辦學層次的新飛躍。2015年,學校被確定為浙江省首批應用型試點示范建設學校。2016年,占地800畝的紹興楊汛橋校區啟用。從拱宸橋到楊汛橋,從432畝到1232畝,古老的京杭大運河見證了學校第二次飛躍式發展。目前,學校設有院士領銜的樹蘭國際醫學院等二級學院12個,專業57個,在校生超過1.7萬人,醫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理學、法學、工學、藝術學等8大學科門類,形成了基礎扎實、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
櫛風沐雨 特色立身
學校自創辦以來,強調專業設置的特色性和人才培養的應用性,搶占了不少“人無我有”的專業先發優勢。
浙江是產茶大省,如何讓龍井茶香飄世界,采茶舞曲遍神州?1995年,學校率先開設茶文化與茶藝課程,邀請日本茶道丹月流宗家丹下明月教授授課;2003年,學校設立茶文化??茖I,為國內首創。茶文化專業的社會影響逐年增加,畢業生成了香餑餑。2019年5月18日,茶文化教育迎來第三次飛躍——學校與中國茶葉博物館以及日本、韓國的幾家機構共同發起,成立我國首個國際茶文化學院,以產業學院的形式,將對茶文化的歷史凝望轉化為現實蓬勃的發展動力,搭建起“人才培養、文化開放、創新驅動”的國際化茶文化教育平臺。
社會痛點在哪里,學校的目光就聚焦到哪里。健康和應對人口老齡化等是黨和政府及人民關注的熱點。1994年,學校在全國率先設置了普通高校??萍艺W專業。之后,聚焦人的全生命周期康養需求,學校著力開展康養、家政、醫工信等深度交叉融合創新實踐。2016年6月,學校與省民政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探索養老人才培養和服務的政校合作新機制,共建“浙江省養老與家政產業學院”,“萬科隨園養老學院”“智慧物業學院”等相繼成立,校政企架通人才培養立交橋。
薪火相傳 錯位發展
學校升本后,提出了“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探索以行業學院為抓手的人才培養新路徑,為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暑假期間,在學校的大門口,幾位正準備騎上公共自行車去樹蘭(杭州)醫院實習的同學們輕松地談笑交流,他們已在醫院見習實習多次。2016年,學校與李蘭娟院士領銜的樹蘭(杭州)醫院合作共建樹蘭國際護理學院。2019年5月18日,浙江樹人大學樹蘭國際醫學院正式揭牌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擔任院長。
鋼結構行業學院是學校13個行業學院之一,由學校與浙江省鋼結構協會聯合組建。通過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銜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融合、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對接,專業、課程、基地、教學團隊、科研“五位一體”全方位融入,實現了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嵌合,也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養的崗位適配度。傳統課堂延伸為“教室+車間”,教學團隊由“學校教師+企業工程師”組成,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得到提升。獲得全國鋼結構設計大賽一等獎的陸錦浩同學說:“鋼結構行業學院為我們的成長成才提供了真刀真槍實干的舞臺,讓我把理論知識很好地轉為化實踐能力,也大大縮短了我進入企業后工作的適應期,節省了企業的人才培養成本?!?/span>
政協力量 樹人接續
浙江省政協為浙江樹人大學的發展提供了巨大支持,歷屆省政協領導給予樹大關愛。在學校的發展中,以王家揚先生為代表的政協人形成了樹人大學辦學中寶貴的“家揚精神”,即為國植賢、為黨育人的擔當精神,敢為人先、特色辦學的創新精神,傾情教育、心系樹人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2018年,浙江省政協主席葛慧君來校指導工作,強調要不忘“為國植賢”的初心,牢記“立德樹人”的使命,延續政協的血脈情緣,實現新發展?!爸С终憬瓨淙舜髮W高質量發展”寫入近年來省政協工作報告。2020年以來,由省政協委員擔任主講人的“同心匯”政協委員大講堂在樹人大學一月一講,已成為學校思政育人的特色平臺。
同心圓越繪越大,辦學領域越來越寬,教學質量越來越高,浙江省政協與樹大人共同唱響“樹人之歌”。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