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政協報 “中心城區平均接送學生距離達4.2公里,私家車接送約40%,部分學校高達70%,公交接送比例僅為1.4%,遠低于社會平均公交出行的4.7%;小學、中學接送機動車位為1.2個/班、0.8個/班。”4月2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政協召開的雙月協商座談會上,吳俊委員以一張數據清單透露近年來中小學出入口交通堵塞嚴重以及問題解決的迫切,引起全場關注。
湖州市中心城區有中小學47所、在校生5.8萬余人。湖州市政協認為改善中小學校出入口交通狀況,是一件家長關心、社會關注的民生“關鍵小事”。
為此,市政協前期進行了3個月的調研。市政協相關負責人的筆記本上有這樣一串調研記錄:“3月24日,前往新世紀外國語學校,在放學時間段由于交通擁堵,引發了接送車輛與社會車輛車主言語上的沖突,擁堵狀況令人擔憂;4月2日,由于校園內循環的使用,校門口的擁堵得到了很好的緩解,應該說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4月6日,我們詢問了一些學生,發現小學高年級就近入學的學生獨自上下學的比重較高,但也發現并未實現普遍的就近入學。”
如何更好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間滿足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切實緩解學校出入口交通擁堵,是當前亟須破解的一道難題。市政協將“緩解中小學校出入口交通”作為第19次雙月協商課題,為破解中小學校出入口交通難等問題建言獻策。
教師所急。“推行‘6秒鐘工程’,即‘2秒開門+2秒下車+2秒關門。’推廣設置‘智能發光斑馬線’。”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民進界別的史玲芳委員將切身感受化為智慧,用心用情用金點子吸引了全場的注意。
家長所急。家長代表邱俊則認為,市委、市政府在學生接送的“硬件”上出臺了“一校一策”,作為家長,在“軟件”上也必須做到“文明接送”,即“三文明”:文明接送、文明等候、文明行車。他的發言簡短、真實,卻用以身作則的態度為家長們樹立了榜樣。
校長所急。“2020年11月,我校形成了一個以保障交通安全為核心,以改善交通秩序為目標,結合校園防疫、防恐要求的綜合治理方案。方案實施以來,治理效果得到了社會、家長、師生的一致好評。”新世紀外國語學校校長的經驗匯報成為協商會上的一大亮點。
協商氛圍在教育界別的李海琴委員聲情并茂的發言中達到高潮。“曾幾何時,湖城流行過黃帽子行動,小學放學了,戴著黃帽子的孩子們成群結隊走出校門口,三三兩兩走在馬路上,在陽光下一路說笑結伴走回家。而今,這樣美麗的場景已經見不到了。”“建議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倡導周邊小區的學生步行上下學;針對高中教育階段,開設專線車接送;針對路途較遠又沒有直達公交的學生,進一步規范私家車接送。”
12個界別的16名委員和1名家長代表及2名校長代表,從強化交通規劃引領、凝聚多方共識形成合力、利用科技手段緩解中小學接送時段交通擁堵等方面,積極建言資政。湖州市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座談會,并積極地互動回應。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