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從品牌入手盡快補上外貿企業進入國內市場的短板。”
“發揮港口優勢,擴大進口業務,積極打造進口消費品集散地。”
“支持企業跨國經營‘走出去’,帶動優質海外資源引進來。”
……
2月21日,寧波市政協十五屆五次會議舉行“發揮寧波開放型經濟優勢 建設雙循環樞紐城市”聯組專題協商交流會,10位市政協委員圍繞主題激情建言,為寧波建設雙循環樞紐城市貢獻“政協智慧”。
“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是現階段非常重要的抓手,期待寧波在唱好雙城記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強化跨境電商發展的優勢。”聽了方敏委員的發言,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彭佳學豎起大拇指點贊。他邊聽邊記,不時與委員交流對話。
在童明榮委員看來,“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寧波作為沿海開放城市,應充分發揮區位交通、港口開放、市場網絡、產業科技等優勢,沖破通道“藩籬”、市場“藩籬”、技術“藩籬”、要素“藩籬”,加快打通堵點卡點斷點,為全國形成統一大市場作出貢獻。
公牛集團是一家20多年主攻國內市場的細分龍頭企業,也是國內大循環的受益者。來自公牛集團的江錦標委員認為,開拓深耕國內市場,是寧波建設雙循環樞紐城市的重要舉措。但出口轉內銷并不容易,最大的攔路虎就是品牌問題。針對寧波市外貿企業在品牌建設、產品創新和渠道建設的不同情況,江錦標建議政府分類做好示范引導,讓更多外貿企業分享到國內市場的發展紅利。
對于這點,毛磊委員深表贊同,他所在的企業是單項冠軍企業。當前,寧波已擁有51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重要因素。”毛磊希望,政府能在國產儀器的采購上有更大力度的支持,盡快破解用戶不愿用、不敢用國內新產品的問題。
文化消費在居民消費中占比越來越高,正成為擴大內需的新引擎。林紅委員建議盡快研究出臺文化消費試點城市的頂層設計,把發放文旅消費券作為文化消費試點城市的常態化措施,引導市民既要懂得賺錢,也要學會花錢。龔浩強委員建議適應互聯網平臺經濟的新環境,鼓勵支持“寧波制造”向“平臺品牌”轉型。
外循環是內循環的有益補充,然而徐立勛委員卻發現,寧波2020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6.7%,但出口額6407億元、進口額3379.9億元,進口只占出口的一半左右,發展極不平衡。他建議,深化大通關建設,提高跨境貿易便利化程度,進一步壓縮進口整體通關時間;立足寧波實際,全力打造有區域特色的國際進口消費品中心城市。
支持企業“走出去”不是資金流失,而是要發揮寧波“三外”優勢,用跨國經營的方式,將國外高質量的技術資源等引進來是王慧榮委員的主要觀點。他建議市商務局牽頭建設海外投資環境信息庫,組建境外投資專家咨詢委員會,為企業“走出去”重大項目提供更多有力支持。
寧波舟山港是雙循環樞紐城市的“硬核”力量,做大做強港口物流產業是寧波加快建設“雙循環”樞紐城市的一個重要切入點。俞海宏委員建議,寧波要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港口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面向全球提供高效優質的港口供應鏈服務,努力成為鏈接全球的港航物流樞紐城市。
暢通雙循環需要外聯內暢。陳利珍委員建議,寧波要用好浙江自貿區寧波片區平臺,根據自身發展特點探索差異化特色化改革措施,并積極應用區塊鏈、5G等新技術,建設 “智慧口岸”生態圈,打造口岸“數字監管服務鏈”。
一個半小時里,話筒在一位位委員手中傳遞。互動中,寧波市政協新春第一場協商會成為了一場“硬貨”十足的建設雙循環樞紐城市的動員會和暖身會。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