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李宏 字號:[
大][
中][
小]
本網訊 如何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推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是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必須重點研究的主要方向。近日,在杭州市政協舉辦的“加快農村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打造杭州農業升級版”論壇上,農村新型業態、農村電子商務、農產品冷鏈等成為與會專家學者熱議的焦點。
杭州雖然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資源和政策優勢,但傳統農業在現代都市業發展中幾無立身之地。論壇上,副市長戚哮虎對此也不諱言:“杭州正處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亟須用新觀念新手段來助推。”
推動農業農村的轉型升級,必須有現代產業的支撐。自2008年以來,杭州就一直在進行農村電子商務的實踐探索。“由杭州市540家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參與的調查中看,有117家已經開展了電子商務,在淘寶網的食品市場上,杭州地區約有37萬件農產品。如臨安白牛村網商的網絡銷售額在2012年超過了1億元。”杭州市農辦信息中心主任夏玉柱向與會者介紹了電子商務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他提出,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作,加大扶持力度,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協會,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專家智庫等。
“農產品冷鏈建設”是一項極具前瞻性的學術研究課題。“加強農產品冷鏈建設,對于食品安全、環境保護、資源節約、農民增收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杭州市政協委員、浙江大學生物食品學院劉東紅教授的觀點得到了與會者的認可。她進一步建議:政府要建立農產品冷鏈建設工作機構,全面扶持農產品冷鏈相關產業發展,加快形成科學完整的農產品冷鏈體系;要培育一批農產品冷鏈體系龍頭骨干企業。
“經營美麗鄉村,難點、焦點、亮點就在于農村新型業態的培育。”杭州市統籌辦副主任婁火明建議引入跨界智慧,重視業態內部的“基因改良”,注重業態之間的共生共榮,比如將農耕文化與養生養老、傳統民俗與文化創意等業態進行“混搭”、互通有無;引入山水特色、文化元素,依托自然山水意境,深度挖掘地域文化,把風情小鎮、精品村、農村歷史文化村落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起來,創建不同韻味的美麗鄉村,走出一條既能與城市產業差異互補,又能實現生態綠色的產業發展新路子。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