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在寧波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確定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努力成為發展質量好、民生服務好、城鄉環境好、社會和諧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區”。
作為全國重要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寧波經濟社會發展一直處于浙江乃至長三角前列。特別是在持續多年堅持實施“以港興市、以市促港”戰略的背景下,寧波的港口和城市競爭力也與日俱增。然而,發展之路沒有終點,“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寧波市委根據“十二五”新的形勢創造性地提出了:加快打造國際強港、加快構筑現代都市、加快推進產業升級、加快創建智慧城市、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加快提升生活品質——“六個加快”戰略決策。“六個加快”實質上就是從寧波發展基礎、發展優勢、發展潛力、發展趨勢出發,賦予了“以港興市、以市促港”、“六大聯動、六大提升”戰略新的時代內涵,明確了寧波未來戰略路徑和主攻方向。
做“強”海洋
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山海相間、港灣環抱、海島星羅棋布、海域廣袤,是寧波有別于長三角區域其他城市的獨特自然稟賦,如何發揮這些優勢,積極推進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向“現代都市型港灣城市”、“海洋經濟強市”深化拓展,既是事關寧波城市歷史性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也是未來十年寧波全面建成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的重要戰略實施方向。
長期以來,寧波市政協一直是海洋經濟發展的“促進派”。寧波以港立市,港口是寧波最大的資源優勢,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龍頭和領航作用。做強海洋經濟,自然離不開做“強”海港。基于這一認識,市政協每年都把握寧波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將“建設強港”問題列為重點調研課題。
港口做大,需要強大的陸域經濟支持;陸域經濟進一步發展,必須依托于海洋優勢的發揮。連接陸、海,中間體是什么?橋!從1994年寧波市政協委員提出《關于建設杭州灣大橋的建議》到大橋正式通車,給寧波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大橋經濟圈”將把寧波與“長三角”緊緊捆在一起,大橋也將使寧波港的吞吐縱深進一步延伸,寧波港將真正成為拉動寧波海洋經濟乃至整個區域發展的“加速器”。為使寧波實現從大港向強港的轉型,市政協多次組織專題視察和議政協商,委員圍繞國際強港建設提交提案、建議,演奏出一首首動人的港海橋聯動的協奏曲。
寧波是經濟大市、資源小市,在新一輪的發展中,面臨著土地、勞動力、環境等資源要素的瓶頸制約,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動力。海洋作為食物資源、油氣資源、水資源、金屬資源的戰略性開發地,蘊藏著無盡的寶藏。“把寧波市建設成為海洋特色鮮明、海洋科技先進、海洋環境健康、海洋綜合實力強大的海洋經濟強市,是500多萬寧波人民的希望和目標。”2010年市政協結合寧波優勢開展調研,對努力做大做強海洋經濟,調研組人員充滿了信心:
加強領導、科學規劃,加快海洋經濟強市建設步伐。要站在戰略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海洋經濟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重要性。積極爭取作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先行試驗區的核心功能區域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強化市海洋經濟領導小組的功能,建立健全適應海洋強市建設要求的行之有效的行政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杭州灣南岸、象山港和三門灣區域開發利用專項規劃,按照“宜港則港、宜漁則漁、宜游則游、宜工則工”的原則,科學開發利用海岸帶及海島資源,積極打造海洋經濟發展的新平臺。
大力推進主導產業發展戰略,不斷優化海洋產業結構。深入實施“港橋海聯動”戰略,加快推進寧波—舟山港實質性一體化步伐。通過集約化港口建設優化港口功能,合理布局并改善港口設施,使港口各項功能更為健全。依托深水良港綜合優勢,著力形成以臨港工業、港口物流業為主導,現代海洋漁業和濱海旅游業為特色,以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為引領,以港口貿易、涉外金融和法律等為配套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切實提高海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積極實施科技興海戰略,不斷提高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設立“科技興海”專項資金,支持在甬高校、科研院所與有關企業聯合組建海洋科技研發機構對關鍵技術攻關,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優勢的海洋新興產業。加快建立海洋高
新技術產業園區,鼓勵國內外
科技人員和科研單位以專利和
技術投資入股興辦實業,使海
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從海洋資源大市轉變為海洋經
濟強市。
2011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示范區涵蓋了浙江省7個市的47個縣市區。在海洋經濟的激烈競爭中,寧波的優勢從哪兒來?如何向海洋要效益?寧波市政協要求政協各參加單位、廣大政協委員針對這一道全新的重要命題,深入調查研究,周密思考論證,積極建言謀策。
經過近半年的精心準備,寧波市政協的深入調研對海洋經濟建言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寧波—舟山區域內,漁場和海島資源豐富,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在國內獨一無二。“今后,寧波就要在海島上做文章,這一領域大有可為。”在政協常委會議上,政協打出一張“海島”新牌。委員們建議首先要統一編制寧波市海島保護與開發規劃,努力把寧波的海島建設成為富饒的生態海洋漁業示范區、國際性的濱海旅游區和先進的港口經濟區。海島是稀缺性的重要戰略資源,對于遠離大陸的海島,應以保護為主。對具備開發基礎和潛力的海島,要分步實施、梯度開發,在開發過程中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通過集聚發展海島特色產業,培育形成海島的主導功能,推進海洋新興產業、海洋服務業和臨港先進制造業的集聚發展。在集聚特色海洋產業的同時,應注重差異化發展,規范有序開發,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體功能島。
“在發展海洋經濟的同時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是寧波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在土地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合理有序圍墾灘涂是必要的,加強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設,提高貿易物流集聚能力;拓展航運金融服務業務,提高貿易物流配套能力;開拓腹地貿易港建設,構建多層次貿易物流服務體系;完善集疏運網絡,提高貿易物流通達性;提升老平臺,構建新平臺,提高國際物流服務能力……”圍繞寧波發展海洋經濟若干問題進行專題協商議政,寧波市政協委員為寧波海洋經濟再發展鼓與呼。
想得早,謀在先。寧波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先行先試,謀在前、干在前。寧波市政協充分發揮智力密集、人才薈萃的優勢,積極融入發展海洋經濟工作。集委員之智、匯各界之力,超前謀劃出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錦囊妙計”。主動圍繞海洋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探究規律、摸索方法,力求參政議政、咨政建言有深度,促進問題解決有力度,努力為實現寧波向海洋經濟強市戰略性轉變、建設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示范區建功立業。
城市智慧發展助力寧波騰飛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資源日益短缺,而人們從居住到出行,從工作到娛樂,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矛盾已成為城市成長過程中亟待解決的煩惱,人們稱之為“城市病”。如何破解“城市病”,寧波市認為,建設智慧城市,通過信息化為城市排憂解難,從而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質。
從世博主題論壇的首次共鳴,到進入寧波市委“六個加快”戰略部署,在不到一年時間里,“智慧城市”在寧波已經家喻戶曉,而且越來越多地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寧波的政協委員們密切關注“智慧城市”的建設,關于“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委員們用五個字進行了描述:云、霧、海、河、地。“云,就是云計算,是應用平臺體系;霧,是物的諧音,指物聯網;海,指海量數據;河,是合的諧音,指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地,指智慧產業基地。”
推進寧波“智慧城市”建設,這五個要素缺一不可。有委員舉例說,寧波現在大約有十萬個攝像頭,直接由公安部門管理的大概有兩萬個,其他大部分是企事業單位和小區安裝的,這些數據的管理和共享就有待加強。“國內一些地方,已經對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和應用進行了立法,寧波市還沒有。去年提過提案,今年還想繼續就這個問題提出建議,希望這個現象有所改善。”針對網友提出的市民卡功能開發的問題,委員們認為,這也涉及信息資源的共享。“市民卡是‘智慧城市’應用最基礎、最直接的體現,但是為什么現在其功能還比較有限?一些原來設想的功能還不能實現?”委員們認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各種分割的信息如何互聯互通共享。
像寧波這樣一個資源小市,如何以嶄新的城市內涵迎接新一輪發展,運用“智慧”杠桿,確保競爭主動權?本屆市政協先后圍繞寧波城的“三網融合”、信息技術的創新和產業化、物聯網建設、建筑節能、數字城管建設等方面提交提案,積極建言。不謀而合的是,市委、市政府也早早考慮到未來“智慧城市”的科學發展,率先進行了建設“智慧城市”的系統決策研究,并開始了全方位推進規劃編制、平臺搭建、項目引進和基地建設等工作。
委員們提出,“智慧城市”建設要以智慧人才、智慧企業、智慧社區為載體,加大寧波高校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人才培養、培訓的力度。把握好“智慧城市”特征,找準寧波特色,通過標桿企業和項目的引領示范作用,以點帶面、由近及遠逐步推進。政府部門要統籌協調,資源共享,協力推進。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全新的探索。要結合寧波優勢,制定百姓可感知的‘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分步實施,在智慧醫療、多網融合、智慧物流等方面先行試點。要集全民之智,積極探索‘智慧城市’建設的體制創新、模式創新,強化人才保障和資源整合,促進建設成果共建共享。”委員們為“智慧城市”的建言,均將寫入寧波市“十二五”規劃。寧波建設“智慧城市”的總體目標是:爭取通過5年的努力,建成若干個成熟的智慧應用系統,形成一批上規模的智慧產業基地;通過10年的努力,將寧波建設成為具有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中國領先的智慧應用城市、先進的智慧產業基地和具備領先的智慧基礎設施的城市。
寧波“智慧城市”建設的生動實踐,為人們勾畫出這樣一幅圖景,小病不用去醫院,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監控器讓醫生了解病人的血壓、心臟、脈搏等情況;下班前可以通過傳感器,啟動空調進行調溫;交通流量大時可提前疏導;河流被污染時可馬上發現排污口……總之,市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各種終端移動接收和發送關于城市生活的一切信息,看病、上班、出差、休閑都將變得方便輕松,而城市也隨之更加綠色、低碳、高效、美麗。
想得精,謀得實。寧波市政協真實地觀察、了解、分析、反映各種信息,使自己的意見建議對黨委、政府切實有效,對寧波發展有用,對寧波百姓有利。
共建生態文明
明天更加美好
作為長三角南翼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重化工業基地,近年來,寧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生態市建設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切實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大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優質發展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民心所盼,節能減排、生態環境問題是社會各界和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建設城鄉環境好、生態文明好的富美寧波,更是全市上下的共同期盼。寧波市政協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貫穿十四屆政協工作的一個重點課題,進行深入調研,積極建言獻策,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一曲共譜共奏生態文明建設的樂章正在寧波大地響起。
象山港區域資源豐富、區位獨特,是寧波市重要的生態功能區,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保護和建設象山港區是寧波市生態文明建設中一項全局性、長期性和系統性的重大工程。它關系到我市未來的發展,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
5月份以來,市政協和奉化市、寧海縣、象山縣政協成立了民主評議組,就象山港區域保護和建設工作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專題調研。8月29日,市政協組織主席會議成員實地考察了象山港區域保護和建設情況,在寧海召開市政協象山港區域保護和建設工作民主評議會,進一步促進象山港區域的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寧波市政協評議組和奉化市、寧海縣、象山縣政協民主評議組在會上發言,提出了加強象山港區域保護和建設工作的具體意見建議,希望全市上下進一步增強保護意識,在保護中建設好象山港區域,使象山港區域優質資源發揮出更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是這次象山港區域保護和建設工作民主評議會的主題及委員們的共識。
象山港是國家的“大漁池”,華東地區唯一的清水港灣,寧波市的生態保護區,在浙江海洋經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象山港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嚴格保護象山港區域生態環境,科學開發象山港海洋資源,對寧波市海洋經濟示范區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保護好象山港區域的生態環境,促進象山港區域可持續發展,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決定對象山港區域保護和建設工作開展民主評議。
5月份以來,市政協組織民主評議組,分別聽取了市有關部門和沿港5個縣(市)、區及梅山保稅港區管委會的情況介紹,實地考察了奉化市莼湖鎮、松岙鎮,寧海縣強蛟鎮、大佳何鎮,象山縣涂茨鎮、賢庠鎮,梅山保稅港區,以及部分功能區塊和項目建設情況。同時,奉化市政協、寧海縣政協、象山縣政協也都積極配合市政協開展了各自區域的象山港區域保護和建設情況的調研,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等形式,形成了對象山港區域保護和建設工作的相關意見建議。
胡錦濤總書記在“7·23講話”中指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目標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貫徹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為此,市政協建議,在象山港保護和建設工作中,各級政府、各個部門和所有利用象山港區域資源的單位應當嚴格按照《象山港區域保護和利用規劃綱要》要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象山港區域保護和建設的整個過程、各個環節,真正樹立保護象山港區域的生態環境,是象山港區域資源利用和科學發展的第一要務的意識。
在民主評議會上,各民主評議組表示,保護和建設象山港區是寧波市生態文明建設中一項全局性、長期性和系統性的重大工程。它關系到寧波市未來的發展,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也關系到全省乃至全國發展海洋經濟戰略的貫徹實施。我們應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獨特優勢,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整個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真情履職,增強建設生態文明的認同感和緊迫感,把人民政協的工作納入到建設生態文明的大局之中。以象山港區域保護建設為著眼點,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通過政協各種參政議政渠道,多層次、多角度反映民意、匯集民智,為黨委、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服務。從更高的角度、更廣的視角、更深的層次,針對象山港區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破解的方法,堅持綠色發展、協調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為建設生態文明,促進象山港區域的發展謀策建言獻計出力、貢獻力量。
象山港區域的保護和建設工作,涉及地域廣、行業多、時間長、要求高,必須摒棄傳統方式、習慣做法,善于從總結實踐經驗中創新理念,從求解實際困難中開啟思維,從學習他人之長中開闊思路。應保護為先循環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闖出一條生態、經濟、社會協調共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切實加強生態文化弘揚力度。
想得新,謀得遠。寧波市政協充分發揮了位置超脫、環境寬松,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優勢,從新的視角、新的思維去思考寧波的生態文明建設大計,積極做好拾遺補缺的工作。
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寧波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越走越寬廣,一個具有比較發達的生態經濟、優美的生態環境、宜人的生態人居、繁榮的生態文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必將矗立在浙江的東方!
關注民生關注的問題,解決“發展的問題”和“發展中的問題”,寧波在追求速度與質量中實現著有機統一,鏈接每個重大時間節點,寧波將給世界交出一份精彩的答案。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