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日前,在浙江金華市政協“市區義務教育資源整合與配置專題協商會”的現場,從第一位發言的委員開始,掌聲就沒有停過。委員們的發言簡短中肯、精彩紛呈,使在場人員深受觸動。
公平教育是每個孩子的權利
為了向政府部門反映教育的現狀,讓社會各界更關心教育,金華市政協將“市區義務教育階段資源整合與配置”作為市政協常委會議的重點課題。有關專門委員會通過各種形式組織委員廣泛深入地了解有關情況,研究相關問題。協商會上各位委員的發言,就是他們思索、總結、升華的結晶。
劉清清委員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他從消除歧視和偏見、完善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辦學、保障每個外來民工子女享有平等參與學習、活動、獎勵、評優的權利等方面提出許多意見建議。
何春花委員對提高鄉鎮中心幼兒園的辦學水平提出了建議,加大對農村學校的對口幫扶,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建立小學富余的教師編制用于補充學前教育的機制,逐步向民辦和鄉鎮中心幼兒園派出公辦教師。
師資均衡是教育均衡的關鍵
委員們認為,擇校某種意義上說是擇師。委員們認為要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關鍵在于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馮根勝委員建議,嚴格教師準入制,嚴把入口關;對教師經常開展師德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立由學生和家長參與的教師動態考評制度;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
朱孝平委員建議建立教師有序流動機制,成立由教育、財政、人事、編辦等部門參加的工作小組,有針對性地研究市區義務教育階段資源配置的狀況,制訂相應的發展規劃,明確工作分工,為教師流動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組織保證;同時要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明確教師流動方法、流動圈、流動數量、流動年限、流動權利等。
加大投入是教育均衡的保障
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在軟硬件上存在不小的差別、發展不均衡,委員們建議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投入,使之真正達到教育資源的公平和均衡。
吳瑞成委員在發言中動情地說,有的薄弱學校存在校園面積過小、校舍簡陋、設施陳舊、安全隱患較多等問題。
吳旭涌委員建議健全對義務教育加大投入的長效機制,將教育投入的增長與經濟發展掛鉤,并列入當地的財政預算。切實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遏制城鄉學校間辦學條件差距擴大的趨勢。
市教育局、市財政局等有關單位和部門主要負責人就委員們關心的問題作了協商互動發言。分管副市長林丹軍聽取發言后表示,突出重點,扎實推進教育資源整合工作,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工作。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