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上過兩次當,比出租車還要貴”,“剛坐過,被騙了,說好3塊錢,結果要了10塊,以后出門還是要打的”,杭州一些市民遇到過與“四小車”的尷尬接觸。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三輪車、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等,在杭州統稱為“四小車”。
近日,杭州市政協組織委員對“四小車”問題進行實地調研。在走訪景區、車站等“四小車”大量出沒的場所后,委員們認為,馳騁在杭州的“四小車”可謂亂象叢生,嚴重影響杭州國際旅游城市形象,擾亂道路運輸秩序,安全意識淡薄,引起諸多交通事故、理賠糾紛;無序穿梭,讓本已擁堵的市區道路更加雪上加霜……面對如此亂象,雖經多次治理,“四小車”攬客為何屢禁不絕?
“有市場,有需求?!边@是委員們的一致看法。尤其是乘客從車站、景區或公交主要站點下車后到自己小區(家)的這一公交末梢“最后一公里”,除了步行、騎公共自行車外,往往只能求助于“四小車”。
“解決了部分弱勢群體的飯碗問題。”頭發蒼白,走路都不穩的老伯仍在開“四小車”拉客的場景,委員們多次看到,感觸頗深。所以,當城市開展對“四小車”整治時,他們就蟄伏待機,等風頭過去又卷土重來。因涉及基本民生、社會穩定和諧等問題,地方政府也顯得很無奈。
“漫天要價,暴利。”這是很多乘客對“四小車”的直觀感受。在暴利驅使下,不少“四小車”車主鋌而走險,非法營運,有的甚至暴力抗法、抱團結伙,給民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帶來極大安全隱患。即使在嚴查時期,仍不斷有新的“四小車”補充進入市場,讓職能部門查不勝查。
找準“病根”還需對癥下藥?!八男≤嚒辈粌H是關系城市管理、關系城市“面子”的問題,更是關系民生、關系弱勢群體“肚子”的問題,靠嚴查、靠“堵”是不可能解決的,以前的屢禁不止,死灰復燃也說明了這點。城市管理者必須轉變既有觀念,著眼以人為本理念,彰顯人文情懷,以疏為主,疏堵結合,破解“四小車”頑疾。
“既然有市場,有需求,不妨做變通處理?!焙鷿芍瘑T建議,整合現有“四小車”資源,選擇一部分有合法營運手續且交通違法記錄較少的“四小車”,在登記、采集、錄入相關信息后,讓他們合法化,通過嚴格規定其服務標準、服務路段、服務時段,允許他們在特定區域行駛,作為城市公交的有益補充,對接填充公交站點與市民小區(家)的距離空隙,解決乘客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必須做好‘四小車’車主的安置文章。”“四小車”特別是殘疾輪椅車本為殘疾人專門代步兼生活工具,貿然取締會直接打亂他們的正常生活。對那些確有生活困難的“四小車”車主特別是殘疾車主,要合理安排他們的退路,讓他們繼續有穩定收入來源。身兼杭州市殘聯副理事長一職的湯建新委員主張“對殘疾車主分批定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引導他們實現充分就業,積極融入社會?!?/span>
“關注‘四小車’生存的土壤更要緊?!本艑檬姓f委員金新提出,要大力整頓公交服務作風與加快發展公共交通事業,逐步放寬乃至最終取消出租車“特許經營制度”,讓資本和資源自由流入出租車行業,消除“打的”難問題,讓“四小車”不再有生存的土壤。王其委員進一步建議,在車站、景區等人流聚集地,開通短途小巴合理接駁公交車,實現人群疏導分散,進一步擠壓非法營運“四小車”的生存空間。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