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3年06月26日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李宏 周方 字號:[
大][
中][
小]
本網訊 “市政協長期關心、支持,極大推動了杭州養老事業的發展。”杭州市民政局負責人在市政協開展的一次對專題常委會議建議案的跟蹤監督時這樣表示。四年來,杭州市政協針對養老事業發展不斷建言出力,取得顯著成效。近日,市政協副主席張鴻建又帶隊赴臨安市,就社會養老事業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
2008年末,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杭州,開始面臨一系列老齡化問題:傳統家庭養老受到巨大沖擊,難以維持;居家養老服務的組織和工作體系不夠完善,受益面窄;機構養老歷史欠賬多,社會力量參與不夠,城市中心區“一床難求”……“特別是在機構養老方面,杭州在全省乃至15個副省級城市中,都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全市每百名老年人口擁有社會福利機構床位僅1.76張,低于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中該項指標A級>2張的要求,也低于浙江省平均2.3張的水平,更低于國際慣例的3張水平。”市政協在調研中敏銳地發現這一關鍵性問題。“主城區養老機構床位數嚴重不足,增加床位的壓力巨大。”市民政局負責人在向市政協作養老工作情況通報時坦言,按照浙江省政府的要求,到2012年杭州市需凈增機構床位17000張左右,任務艱巨。
為此,杭州市政協把“加快發展各類養老機構,促進我市養老事業發展”作為政治協商的重點課題,開展了歷時半年多的調研,提出“把發展養老事業作為建設生活品質之城的重要內容”、“探索組建功能導向型的機構養老體系”等5方面的建議。時任市長蔡奇給予高度評價。
次年,市政協召開“推進養老事業發展”專題常委會議,著重就推進養老模式多樣化、加強養老問題分類管理等方面建言獻策。會議形成的建議案《關于促進我市養老事業發展的若干建議》,得到市委書記黃坤明的高度重視。在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意見》中,建議案的不少內容體現其中。
2010年,民革杭州市委提交的集體提案《關于大力發展養老產業,提高我市養老服務水平的建議》,被列為重點提案,由市委書記領辦。2011年,九三學社杭州市委提交的集體提案《關于加快發展我市養老事業的若干建議》,又被列為重點提案,由市長領辦。2011年下半年,市政協還開展了“回頭看”活動,逐條對照專題常委會議建議案,跟蹤監督采納辦理情況。
在政協的大力推動和持續努力下,杭州養老事業取得新的進展和不錯的成績:至2012年底,共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2167家,“星光老年之家”3473個,老年食堂913家,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14家,主城區初步形成了居家養老服務15分鐘步行服務圈;共建有養老床位41616張,每百名老人擁有床位數3.26張……
政協的一項項建議也逐漸變成了現實:養老床位數和政府購買服務人數,被列入政府工作目標考核;《杭州市社會養老事業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制定出臺,明確“90%家庭養老,6%社區養老,4%機構養老”的發展目標;根據功能定位和介入程度的不同,政府對養老機構實施分類管理;養老事業投入不斷加大,市級財政每年都對城鄉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服務進行補助;關于城鄉居家和機構養老的“兩標準兩辦法”制定出臺,率先推行統一的養老服務標準,同時建立國辦養老機構準入評估機制,確保優先接受最困難的老年人入住……
建言養老事業發展,是杭州市政協在協商議政方面的一個經典之作,其經典之處就在于建言的針對性、前瞻性和獨到性。市政協主席葉明認為:“政協的議政建言,不僅要有針對性、前瞻性,還要有獨到性,就是要有獨到的研究、獨到的發現、獨到的見解、獨到的建議,真正體現政協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