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市政協委員助力耕地保護——
念好“土地經” 走穩致富路
據人民政協報 夏雨生眾綠,浙江省衢州市的廣袤稻田里稻苗朝氣蓬勃。看著層層疊疊的稻田,衢州市政協委員、市資源規劃局副局長金樹平滿眼都是喜悅:“從2020年到2022年,全市耕地凈增加3.24萬畝,2023年還新墾造耕地4萬畝,連續3個季度獲土地綜合整治工程‘五星’評價。”
作為一座生態山水美城,衢州土地資源卻頗為緊張,耕地布局碎片化、“耕地上山、林果下山”等農業空間錯配問題依然突出……面對新形勢、新問題,衢州堅持科學“劃”、嚴控“占”、規范“補”、嚴格“管”一體推進,奮力書寫耕地保護大文章,努力讓每一寸耕地成為豐收的沃土。
在耕地保護過程中,政協身影隨處可見,政協智慧不斷涌現。
衢州柯城區萬田鄉塢石村,旋耕機在田地里往來奔忙,翻耕、施肥、覆土……這幾天,市政協委員、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傅淑梅一有空就會到田間地頭走走轉轉,了解村民是否碰到耕種難題。“預計10月份,這里將成為一片‘紅海’,高粱陸續成熟進入收割期,粗略估計,畝產量可達500斤。”聽到村民劉吉曼預計的收成,傅淑梅也很高興。
從柯城區2019年深入開展全域土地整治工作起,傅淑梅就將加快推動萬田鄉荒地變良田列入自己履職重點目標。通過“民生議事堂”平臺,她與政協委員、村黨支部、村民代表、鄉賢代表共同議出了盤活村中拋荒地、低效地并采用“早稻+高粱”輪種模式的“紅黃”共富經,蹚出一條農文旅融合的“紅高粱”品牌特色產業發展道路。
在衢州江山市四都鎮,隨著村民們的歡呼聲,汩汩清水流入田間,看到這一幕,江山市政協委員陳小慧很是欣慰。此前,陳小慧得知四都鎮新墾造的近萬畝糧田在大旱之際因水利設施沒有跟上,面臨大幅減產甚至顆粒無收,村民心急如焚。陳小慧立即約上界別小組其他委員奔走勘察,第一時間圍繞“完善引水體系”組織開展民主協商活動,梳理治理清單。很快,2個解決方案提交至鎮黨委政府,獲得采納落實,保住了約180萬斤的糧食產量。
詹家鎮曾是衢州龍游縣的種糧大鎮,但因河道提灌種植成本較高,很多農田拋荒或改種柑橘苗木,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問題突出。“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我們必須牢牢守住。”詹家鎮政協委員履職小組副組長周赟先后組織界別委員開展多次“微協商”活動,聚焦苗木騰退“機械難”“人工難”“出售難”等問題提出“金點子”。在強力助推下,短短1個月時間,詹家鎮就完成了11個村2200多畝苗木、橘樹騰退和復耕復種。
“寸土寸金關乎國計,一壟一畝承載民生。”是初心,也是“執念”。近年來,衢州市政協委員提交關于念好“土地經”的提案30多件,其中多件被列為重點提案、優秀提案,由市領導領辦推進;運用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車”,上報“節本增效治拋荒”“土地儲備收購補償”等信息50多篇。從細處著手、在實處發力,綜合運用民生議事堂、請你來協商、委員會客廳、委員工作室、協商驛站等履職平臺,市政協馳而不息地為耕地保護聚力賦能。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