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如何煥發新活力?
浙江龍泉市政協助推國家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
據人民政協報 “為更好滿足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和充電需求,建議利用老街的邊角地塊和房前屋后統一設置集中充電點。”“建議對三江口街區業態植入進行準入限制,并做好消防安全責任管理落實和督導。”……近日,浙江麗水龍泉市新時代協商民主實踐中心內,一場以“深化‘平安細胞’創建 助推‘平安西街’建設”為主題的民生議事堂活動吸引了政協委員、相關社區、各界代表和相關單位,大家圍繞主題暢所欲言,匯總整理的相關建議以協商紀要形式報送黨委、政府,為優化街區治理、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集智聚力。
龍泉西街源于唐代,全長1417米,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西街記錄著城市的歷史淵源,沉淀著劍瓷龍泉的文化古韻,承載著市民生活記憶的點點滴滴。
龍泉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西街保護和發展,圍繞打造“老年人的記憶、年輕人的時尚、外出龍泉人的鄉愁、來龍游客的必游地”的目標要求,以歷史文化街區復興助推城市復興。市政協積極響應,以街區的保護、活化和利用為切入,開展了一系列調查研究和協商議政活動,相繼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2場、專題協商會2場、提案辦理協商會11場、對口協商會3場,形成了一批建議案、大會發言、調研報告、社情民意信息,有力助推了古街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2023年5月,位于西街98號的“同心苑”建成麗水市首家政協新時代協商民主實踐中心并投入運行。實踐中心集成打造劍瓷龍泉政協委員會客廳、民生議事堂、委員工作室、社情民意信息聯系點、崇學書院、書畫社等特色平臺,全方位助力西街保護利用和城市發展,為歷史文化街區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內涵。
保護利用西街,既要保留歷史記憶,也要注重文化挖掘,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更好融為一體。市政協主席劉赤波表示,將進一步發揮政協智力密集、人才薈萃的優勢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用好新時代協商民主實踐中心這一載體,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為持續擦亮城市名片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