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政協報 “叮咚,叮咚……”電腦里傳來了清脆的提醒聲。“生意又來啦!”臨近春節,卜偉紹在網絡上的生態甲魚店卻異常忙碌。“春節也不打烊,過節大家都想要吃點‘好的’,得趕緊把我們的生態甲魚寄出去。”
卜偉紹是浙江省政協委員,云和縣清江生態龜鱉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今年也是他從事中華鱉養殖事業的第27個年頭。
八百里甌江一路奔騰,流經云和縣石浦村時水勢漸緩。2007年,卜偉紹看中這里的好山好水好空氣,租下土地,創建了全縣第一家從事龜鱉養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云和縣清江生態龜鱉養殖專業合作社。
起初,他采取標準化溫室養甲魚,卻因賣相不好等各種原因,叩不開市場的大門。反思總結后,他充分發揮云和生態優勢,在浙江萬里學院錢國英教授等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最后利用海拔1000多米的云和梯田高山山區實施“溫室+外塘+稻田”三段法稻鱉共生流水養殖模式,這使得生態甲魚的身價迅速飆升。
但市場上賣甲魚的并不少,怎么才能讓消費者相信這甲魚真的“生態”?
2014年初,麗水市農發公司推出“壹生態”生態精品農業信息化服務系統,這解決了卜偉紹的大難題。該系統可為企業提供管理產品生產全過程和為消費者展示追溯產品全過程。通過攝像頭,甲魚的生長狀況、投料情況等實時信息一目了然。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就能查詢到甲魚的各項養殖情況,既買得放心、吃得放心,還能感受到甲魚養殖的快樂。“也就是說,我的甲魚每個都有‘身份證’。”
同別的水產養殖基地不太一樣,卜偉紹的基地位于青山綠水間,魚塘、實驗室、專家室、培訓室等錯落有致,活像個小型“生態科技園”。魚塘里,一把甲魚飼料撒入,不時有甲魚把頭探出水面,環顧一下四周,然后潛入水中……看著頗為新奇有趣。
“我們這兒現在是個小景點,經常有來自上海、杭州的游客組團來打卡。”卜偉紹笑著說。
在自己生意越做越大的同時,卜偉紹也有自己的思考:稻漁綜合種養是浙江省現代特色農業之一,在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漁業養殖風險較高,雖然各地成立了許多合作社,但由于規模小,競爭力不強,抗風險能力也弱。
“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做大做強!”2014年12月,云河漁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宣告成立,云和漁業吹響了抱團發展的“集結號”。
合作社為成員搭建共同平臺,指導成員科學組織生產和經營活動;還組建了水產專家團隊,聘請省市縣多位專家為成員提供全程技術指導服務。
如今,聯合社擁有云和湖水面3萬畝、池塘158畝、工廠化養殖設施8100平方米、稻田面積781畝,年產值可達2680萬元。
日前,在浙江省召開的“兩會”上,卜偉紹又聚焦山區26縣的高質量發展鼓與呼,再次強調了“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農業是山區26縣支柱產業之一,要加大省級財政對26縣農業科技投入,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通過構建‘項目實施+人員培養+技術推廣’的科技特派員項目實施體系,推動山區人才科技融合發展。”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