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政協報 冬日暖陽灑進屠呦呦舊居陳列館的院子里,混合著咖啡香,留住了前來參觀的“70后”市民崔賽君:“點杯慈善咖啡,品味之時還能做隨手公益,這種感覺很好。”歸國華僑、在甬經商的馬禎鍶也愛上了這一口慈善咖啡的味道,給館內咖啡店捐贈了咖啡機和咖啡豆:“海曙區就像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不僅開放、務實,而且新潮。在這里,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去傳遞愛心、傳播文明。”
去年全國文物工作會議召開后,作為浙江省文物大區,寧波市海曙區在海上茶路啟航地打造城市文化新IP——都市文博區。經過一年的精心準備,望京門城墻遺址博物館、屠呦呦舊居陳列館等先后開放,24個文博場館新建擴建,寧波塘河文化陳列館落成在即,天一閣二期有序推進……在4.27平方公里的寧波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內,每萬人擁有博物館的密度遠高于國內同類城區,集聚效應初顯。
場館在人流中復蘇,城市在文化中繁榮。海曙區還接連舉辦“天一讀書節”“在海曙·游文博”等活動,以及各類文博展覽80余場。新推出都市文博區游線近10條,夜游博物館、博物館+沉浸式演藝、都市文博區大型定向打卡等系列活動緊鑼密鼓地籌備上線……“不過,這些還遠遠不夠。”海曙區委書記徐強認為,更好釋放“文博+”賦能城市發展活力,海曙還面臨著文化資源存量與利用程度不匹配、市場需求與產業集聚不協調等諸多亟待破解的矛盾。
聚焦中心、聚力破題。為此,海曙區政協早在年初就將“加快推進都市文博區建設”作為重點協商議題,組建“5+N”課題團隊,上門咨詢專家意見,上線征詢委員建議,進一步厘清了海曙打造都市文博區面臨的難題。區政協主席張寧輝還帶隊赴無錫市梁溪區、蘇州市姑蘇區、上海市松江區等地考察,充分吸收借鑒有益發展成果,先后召開23次座談會,進行3次專家協商,在一次次討論交流、實地調研、反思整理的過程中,從文化IP、文化空間、文化產業、文化活動、博物館打造等5個方向切入,形成5份調研報告。
在10月海曙區政協“請你來協商”會場,智庫專家、政協委員與區委書記面對面同題共答,“5+N”課題團隊的委員代表逐一拿出前期調研成果,政協智庫專家結合文博領域研究給出解題思路。一個個全新的思路舉措密集拋出,全程參與協商交流的徐強直言,“都市文博區意味著現代、代表著開放、彰顯著特色。我們要尋找文化脈絡、嵌入現代科技,做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文化從殿堂走向人群、走向市民。”
“這場協商打開了建設具有海曙辨識度的都市文博區的視野和格局,共同找尋助推都市文博區建設的切口和路徑。”張寧輝表示,區政協將持續緊盯都市文博區建設中的關鍵問題,組織專家委員開展調研,為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助力推進都市文博區建設。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