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走多遠,我們都心系家鄉”
——浙江建德市政協醫衛領域鄉賢協商專場記事
據人民政協報 “建德籍鄉賢名醫有很多,我們應該建立鄉賢名醫指導支持我市醫療工作的機制。”9月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政協民主協商中心舉辦的“政協協商·建德活動周”上,聚焦“鄉賢名醫助力建德市三甲醫院創建工作”的一場專題協商,除吸引了來自建德市政協、建德市政府相關部門、建德市政協醫衛界委員、政協建德臨時支部成員外,還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參會人員”——走出建德在杭州各大醫療機構工作的建德籍醫療領域專家。而這場協商活動的核心話題與人人都息息相關,更與這批特殊參會人員緊密相關。
協商主題的“來龍去脈”
2023年初,政協建德市第十五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醫衛界委員劉艷鋒針對人們對于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有著越來越高的期盼,當下又有很多建德群眾都往杭州、上海三甲醫院看病的現狀,提出了建立鄉賢名醫指導支持醫療工作機制的建議。建議被整理送審后,立即引起了委員熱議和全會主席團高度關注。
按照“市委想什么,政協議什么”的原則,市政協將“建立鄉賢名醫指導和支持我市醫療工作機制”的建議納入《2023年市政協常委會工作要點》,報市委批復后也將其列為市領導“六個領銜”中的難題破解工作。經主席會議研究,于9月在杭州市政協新時代協商民主實踐中心的“建德活動周”內,舉辦“看亞運·游建德——鄉賢名醫助力建德市三甲醫院創建工作”專題協商會,進一步助力鄉賢名醫賦能我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
作為建議領銜領導,建德市政協副主席鄭志華率領文教衛體委和醫衛界別人員,實地走訪建德在杭企業商會,與部分政協委員和鄉賢名醫進行了面對面溝通交流,并赴杭州市富陽區實地學習調研,全方位了解各地鄉賢名醫組織的運行機制、日常服務和社會影響等情況。在召開統戰部、人才辦、衛健局、人社局相關部門座談會后,一篇沉甸甸的《關于發揮醫生鄉賢作用,促進衛生健康人才發展的建議》的報告,送到了建德市委書記、市長的案頭。該報告從組織建設、運行機制、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議,得到了建德市主要領導的批示,《建議》內容成為建德市政府2023年重點工作之一。
主角們的“思想火花”
調研中,調研組成員發現,老家建德楊村橋的浙醫一院原副院長沈曄在眼科領域擅長人工晶體植入手術,退休后的他仍然堅持每周在醫院出診。而像沈曄一樣從家鄉赴外地求學,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長為專業領域的優秀頂尖專家,在建德兒女中可以列出長長的名單。而地處浙西山區的建德市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群眾外出就醫的步伐也越來越快、越來越遠,老百姓舍近求遠看病問題亟待解決。
這些現狀,促成了協商會的快速舉辦。
協商會上,來自浙一醫院、浙大邵逸夫醫院、省中醫院、浙江中醫藥大學和衛健主管部門的協商主角們,在見證建德市鄉賢名醫工作室授牌落地建德一院,接過建德市“健康村長指導員”聘書后,積極響應建德市衛生健康局局長的倡議,熱聊起協商會話題。
針對建德創建三甲醫院需達標10個??萍夹g水平,綜合指標中資源配置、科技人才、改革與創新等14項二級指標仍然需要努力的困境,各位鄉賢名醫代表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醫學教育戰線的浙江中醫藥大學秦路平院長提出,既然建德三甲醫院創建有10個專科技術的短板,可以引進鄉賢名醫開展學科建設,把鄉賢名醫庫面向全國建立,找人才既要面向杭州,還要面向長三角,既要面向體制內,還要面向體制外,要抓住機遇找自己需要的人才。
鄉賢李海濱表示,家里辦大事要找人商量,要有引“鳳”的技術,同時創建三甲醫院難度大要借力,要邊創邊抓亮點強特色,可以完成改革與創新的指標。
來自浙醫一院的邵浙新副院長聊起了“健康村長指導員”的新角色,當即表示家鄉只要有需要會全力支持;且指出要有創建三甲醫院專班機制,明確人才引進的福利政策,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來自杭州市衛健委的鄉賢張瑩尹表示,自己的職業生涯從基層一線醫務人員開始,對基層的迫切發展愿望感受深刻,會全力當好三甲醫院創建的“輔導員”,要細化、再梳理三甲創建指標,要明確鄉賢名醫如何助力創建的機制,要強化企業高校與三甲醫院創建的融合,引入高新技術。
已堅持回鄉服務達二年的潘磊,對基層群眾中醫腫瘤專業的供給需求感受很深。他表示,會堅持用自己的醫術服務家鄉。
奔走在各大醫院診室,聯系各位鄉賢并組織他們前往家鄉開展義診活動,當好家鄉發展的“聯絡員”,不斷壯大建德鄉賢名醫聯誼組織,成為建德在杭商會的重要任務。厚厚的鄉賢通訊錄里,記錄著建德鄉賢人才的成長腳步。
建德市政協醫衛組張偉星委員說:我是一名基層醫生,亦是一名政協委員,有著雙重身份。建設三甲醫院是加強醫院管理提升技術水平的重要抓手,通過建立鄉賢名醫工作室拜師學技等新機制,可以真真切切地提高當地醫務人員的真功夫。
遠在那曲支援的年輕鄉賢,因為錯過了本場協商活動,在出行前提前準備好書面建議,列出了《三甲創建工作建議清單》。
……
多位建德鄉賢在協商會現場向記者感慨:鄉賢名醫是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他們走多遠,都始終心系家鄉,都有為家鄉人民服務的心。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