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助解偏遠鎮村網點缺失問題
江山市便民快遞驛站進鄉村
快遞數量日均500多件,近萬名群眾因此受益
據人民政協報 “以前取快遞都要到其他鄉鎮,坐公交車來回一個多小時,現在家門口就能取,真是太方便了。”“我在網上銷售的農產品,合作快遞能進村打包寄出,比以前方便多了。”在浙江衢州江山市政協民生議事堂的推動下,大橋鎮首個快遞驛站近日正式落地新橋村,村民們取件寄件較以往方便了很多,說起來更是贊不絕口。
大橋鎮地處偏遠,多年來鎮村沒有快遞點。隨著大橋鎮推進未來鄉村建設,新橋村有了青年“流量”,快遞需求量大幅增長。
大橋鎮民生議事堂關注到群眾反映的“快遞進村難”問題,提議協商推動解決。
“日均快遞量有多少?最高的一天有多少?”“如果引進快遞點,想安排在鎮上哪個位置?”“農村配送快遞有哪些方式?”“快遞網點運營,要如何維持收益?”為了尋找答案,政協委員走進農戶家中、田間地頭和快遞公司,了解農村快遞物流情況,傾聽群眾、企業的意見和建議。
結合調研情況,一場以“便民快遞驛站進鄉村”為主題的專題協商活動就此展開。新橋村黨支部書記段月雨介紹項目基本情況后,大家紛紛打開話匣子,開始熱烈討論。
“除了要有快遞貨架、服務吧臺、驛站標識等基礎設施,還要提升驛站內部及周邊環境。”市政協委員柴登祥認為,要考慮亮化綠化、停車位設置、配備快遞包裝回收設施等,打造更加便捷的服務環境。
市政協委員、大橋鎮黨委副書記張華軍對建后運營事項提出建議,認為要在目前各地常見快遞配送模式上,探索適合大橋鎮的交郵合作、郵快合作新配送模式。
市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在推進郵政、交通、民營快遞公司等多方合作,加大交郵融合工作力度,降低農村末端投遞成本。
“可以采用‘驛站+’的模式,疊加村社團購、零售、農產品寄遞、線上銷售等功能,既提供綜合便民服務,又加強對末端網點的運營支撐。”快遞從業人員周航飛結合自身工作經歷,提出要持續穩定經營快遞驛站。
新農人、家庭農場主、電商助農合伙人林項霞建議,加強快遞網點與電商平臺合作,通過“直播+快遞”方式,既能拓寬本鎮“稻花魚”“稻花米”等農產品銷售渠道,又能促進農村快遞網點可持續發展。
目前,協商成果已經順利落地。新橋村便民快遞驛站開始運營,覆蓋周邊8個行政村,近萬名群眾因此受益,快遞數量日均500多件,滿足了基本快遞需求,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江山市政協主席胡炳泉表示,將持續高質量建好用好民生議事堂,把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作為大事要事來協商,多謀利民之策、惠民之舉,為增進民生福祉、助推基層治理發揮積極作用。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