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政協報 陽春三月,位于浙江省平湖市新倉鎮三叉河村的農產品種植基地里,青翠欲滴的小落蘇掛滿枝頭,享受著豐收喜悅的村民正忙著采摘、分揀、包裝,不久之后,這些小落蘇就將發往上海、杭州、北京等各大城市,走進餐飲酒店,擺上市民餐桌。
“小落蘇”是小茄子的平湖方言,因形似流蘇、個頭較小而得名。小落蘇也是平湖特色農產品之一,其中以新倉鎮種植的小落蘇最為出名。據地方志記載,新倉小落蘇栽培史可追溯到元朝末年,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近年來,憑借青翠極薄的外皮和鮮嫩香脆的口感,平湖小落蘇在各地市場供不應求,深受大眾喜愛。然而受種源單一、管理難度高、采摘期短等因素影響,長期以來,平湖小落蘇種植規模較小,產量也不高,制約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了解到小落蘇產業發展困境后,平湖市政協新倉鎮委員履職小組第一時間深入調研,形成了《關于特色農產品品牌保護和發展的建議》提案,重點圍繞“建立每個特色農產品完善的種源信息庫”“開發和挖掘有潛力有特色的平湖農產品”等6個方面提出針對性建議。提案一經提出即得到高度重視,被列為2022年度市政協重點提案,并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牽頭領辦。
一年多來,圍繞提案辦理落實,平湖市政協專題舉行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組織相關部門單位為小落蘇等特色農產品品牌保護與發展建言獻策。新倉鎮委組立足實際,主動協助對接市農合聯(供銷社)、農業農村局等部門以及農技科研院校,圍繞小落蘇產業發展開展“面對面”協商,幫助引進優質人才和技術,在產業招引、基建生產、品牌推廣等方面持續發力。
依靠市政協和新倉鎮委組一年多時間的持續助力,從育種到栽培,從建基地到謀合作,新倉鎮三叉河村小落蘇種植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現在的三叉河村種植基地里,一座座連棟大棚矗立田間,棚內成片的小落蘇綠意盎然,靜待采摘。“這個大棚的小落蘇是去年11月種下的,通過智能化控溫,采摘期能持續到今年7月,產量可達到每畝3000至5000斤,預計今年畝均產值能超6萬元。”看到履職推動下的小落蘇實現豐收,新倉鎮委組的沈建鋒委員很是激動。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基地內另一側有著更高“顏值”、更加現代化的高架大棚。大棚里,一排排立體式種植槽整齊排列,一株株無土栽培的嫩苗正破膜而出。據介紹,這些茄苗都是引進先進技術研發的新品種,目前培育的品種已經有非洲紅茄、松花江小茄子、越南小圓茄、五指茄、雞蛋茄等20余個。
“要在‘農’字里頭做文章,除了引進國內外新品種,更要有自己的特色品牌。”沈建鋒委員表示,在政協提案推動下,目前已打造院校企合作平臺,創新研發出“枸杞嫁接小落蘇”這一新品種,在繼承枸杞營養價值的同時提升了小落蘇的口感。在此基礎上,還將進一步探索枸杞嫁接番茄、人參果等多種嫁接種植模式,現代農業的潛力正在被不斷挖掘。
兩種大棚營造出兩個截然不同的“茄子世界”,這正是政協提案“孕育”結出的累累碩果。忙碌勞作的村民、長勢喜人的植株、先進可靠的技術、前景廣闊的市場……政協助力讓以小落蘇為代表的平湖特色農產品產業正以蓬勃之勢迎來鄉村振興的嶄新圖景。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