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一場茶的“諸葛會”
——寧波市政協圍繞“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開展協商交流
據人民政協報 生機勃勃的茶園春天 春茶開采后,忙碌的采茶工。
又到一年采茶季。近日,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朋友圈正在被各種細嫩明亮、生機盎然的綠茶,茶山以及采茶畫面霸屏,春天的味道,正從身邊一杯冒著熱氣、飄著茶香的綠茶開始彌漫。
“寧波自古出好茶,當下最具權威的‘中綠杯’全國名優綠茶評比中,寧波市一直是獲獎大戶,特金獎名茶數量和比例遙遙領先……”
“寧波產茶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化時期;《茶經》中多處記載寧波產茶;唐時,寧波首開海上茶路;兩宋時,寧波是中國茶文化向外傳播的主通道;明清時,寧波是茶葉環球航運的集散中心,寧波茶葉聲譽日隆;明朝后,寧波又是茶葉出口的主要通道。”
……
對業內人士而言,來自浙江省寧波市的綠茶,是研究綠茶文化、品種時無法忽略的存在。但近幾年來,茶產業茶文化發展日新月異,寧波茶卻日漸式微。為了找準賽道,3月17日下午,寧波市以及各區縣政協委員和茶企代表、職能部門匯聚一堂,品著在各類茶事評比中屢獲金獎的“望海茶一號”,圍繞“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開展協商交流,在茶香中開啟今年第一場“品茶論道”模式。
民進寧波市委會專職副主委徐建成是個直性子的文化人,寧波沒參與去年“中國茶”非遺項目申遺,在他看來著實是件憾事!
“寧波的歷史文化既要注重解碼,更要注重解構。茶在寧波歷史文化的結構中,目前存在著轉化能力不足、亮化出彩不夠、活化引領不新等問題。茶是最具煙火氣的文化精神載體,但目前寧波茶的文化運作僅僅是初始段農產品生產端,只在農業圈中講文化,不在文化圈中談茶業。一曲經典之作《采茶舞曲》雖是寧波籍作曲家周大風創作,外地都隨處能聽到,在寧波卻聽不到。寧波人也不喝寧波制作技藝的好茶。”徐建成直擊痛點,也中肯建議宣傳、文旅部門能強有力地參與建設寧波茶文化,跨界協同,推進茶文化主流引導;資規部門在寧波茶文化空間打造上實現國土資源有效整合;商務部門在寧波茶文化營銷與傳播中加大服務工作力度,力推為城市消費服務的主流文化產業。“要讓寧波茶文化可聽可看可玩可購。”徐建成說。
品著“望海茶”,寧波市政協委員林偉平滋味萬千,他學的是茶,從事了茶葉一線工作20多年,也是“望海茶”品牌的建設者、推動者,曾用5年時間將“望海茶”打造成浙江省十大名茶。正因有著成功實踐,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林偉平對寧波茶迎頭趕上充滿了信心。
“我的信心從何而來?不僅來自寧波出好茶的自然條件和工匠精神,還來自寧波既是茶產區也是茶銷區,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如果能深耕當地市場,足以支撐寧波茶產業快速發展。”林偉平認為,茶仍然是山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振興寧波茶產業有必要有條件。
“寧波要找準定位,走好差異化發展道路。可立足寧波茶園基本集中在山區的生態優勢,打響寧波茶‘干凈、優質、安全’的品質標簽,并揚長避短,實現寧波茶產業‘小而美’‘精而特’的高質量發展。”作為“老茶人”,林偉平堅持寧波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質樸且實用。
站在“雙城記”發展高度的他,同時考慮更多的是寧波如何成為浙江茶產業的重要一翼,凸顯中國茶香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為此,他建議改變出口茶“只過路”的現狀,依托寧波港口優勢和珠茶技術優勢,謀劃建設出口茶加工集聚區,讓“茶港”經濟成為寧波茶發展的新引擎,不斷創新區域公共品牌實施路徑,做強中國寧波國際茶文化節,發揮主場優勢,凸顯品牌效應,讓茶文化節真正成為傳播寧波茶的平臺。
寧波鄞州區政協委員、東錢湖鎮黨委副書記王春翰則提出,生態成就茶的形與味,文化塑造茶的魂與韻,旅游度假正是以茶會友的產業大舞臺。“東錢湖有得天獨厚的茶產業基礎,還有源遠流長的宋韻文化底蘊、連橫合縱的文旅融合業態。我們要做的是延伸茶產業鏈條,構筑茶文旅消費新場景,并要打造茶關聯項目、提煉茶文化內涵,引燃茶文旅體驗新熱點。”王春翰深信不斷推動茶與文旅商貿業態的互聯,利用中東歐十六國論壇、宋韻國際文化周、東錢湖“甬馬”等重大會議、節慶、賽事活動進行宣傳推廣,社會各界能多元化地感受寧波的茶魅力,東錢湖也真正成為寧波茶文旅融合的展示窗口。
“記憶中戴著花巾、背著竹簍的采茶姑娘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如今的采茶工都是采茶阿姨,茶企生產規模小,人工成本逐年加大,生產積極性不高。從業人員老齡化,很多茶農因為種茶收益不如種植花木而改行,茶山還可能會出現拋荒現象。”作為經營多年的制茶企業負責人,十三、十四、十五屆寧波市政協委員顧靜芬的發言道出了很多制茶人的辛酸苦辣,也帶來了茶企希望能出臺扶持名優茶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的心聲:希望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加大資金幫扶,實施“人才強農”“科技強農”戰略,增強茶產業的競爭力。“政府指路,政策引領,企業創新提能。我們有信心做好一片葉子,講好春天的故事。”顧靜芬對茶產業發展信心滿滿。
寧波市海曙區政協委員、海曙區農業技術管理服務站副站長吳穎長期從事茶葉技術推廣工作,她關注到當前寧波市不斷推進茶科技探索進程,但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力度不夠、科研機制尚未形成且缺乏科研從業人才。為此,她建議聚力推廣“黃金芽”和“御金香”等新品種,打造寧波獨有的優勢品牌,并圍繞全程機械化目標,加快茶葉先進適用機械裝備研發與推廣。“爭取用5-10年的時間,建設出5個‘可看可玩可學’的省內一流的彩色茶園綜合體項目,3個‘可觀可控可追溯’的國家級數字化產業綜合體。建議由市政府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將重點項目進行切分,分批次、分部門協同完成,加大人才培育和吸引力度。”吳穎說。
聽著發言,記著建議,與會人士紛紛表示收獲滿滿。寧波市政協主席徐宇寧表示,希望寧波茶產業能立足特色優勢,凝聚合力,加快轉型,“泡好”生態、文化、創新“三杯茶”,把“一片小葉子”做成“共富大產業”,成為展示寧波農業現代化水準、城市品位和文化符號的一張金名片。
春日里的一場關于茶的“諸葛會”,助力拓展了茶產業跨越式發展新通路,一群愛茶人,則讓寧波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未來可期。
“溪水清清溪水長,溪水兩岸好呀么好風光……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來寧波聽一曲膾炙人口的《采茶舞曲》,喝一杯鮮嫩的綠茶,春天的味道將帶著寧波茶香飄向世界。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