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兩會熱議徑山茶:
用足申遺能量 助力產業發展
據人民政協報 近日,杭州兩會閉幕,會上,徑山茶產業的發展成為熱議的焦點。2022年11月29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來自浙江杭州的徑山茶宴入選其中。為此,如何全力做好“徑山茶宴”保護和轉化利用、進一步助力徑山茶產業發展,引起杭州市政協委員的關注。
“‘徑山茶宴’所依托的徑山茶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但尚未跨入全國知名品牌名列,區域公用品牌資源集成優勢尚未體現。”杭州市政協委員周穎在會上一語中的,徑山茶生產企業大多屬于小微企業,規模小導致科研投入不高、融資難、管理水平低、應對市場風險能力弱。“與此同時,‘徑山茶宴’非遺文化市場轉化率不夠,對茶農的帶動作用也不足。為此,我們要加大力度,用足申遺能量,維護和提升徑山茶宴的品牌形象。”
杭州西湖區政協委員李宏同樣對徑山茶產業的發展關注頗多。在他看來,引領茶產業升級,匯聚發展“原動力”刻不容緩。經過調研,李宏發現,杭州市可累計改造老茶園4000余畝,可利用現代科技賦能茶產業發展,對其實施種植、生產、銷售全鏈條標準化管理,推廣實行“企業+農戶”模式,將50家茶企及155戶茶散戶全部納入食品生產追溯系統監管范圍,延伸產業鏈條。
“如已投入使用的5G數字茶園就是一個較好的嘗試案例,其通過運用區塊鏈、NB-loT等技術實現基地茶園溯源查證、過程追蹤、風險預警和客戶體驗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力爭實現徑山茶標準化種植、精品化加工、品牌化銷售。”李宏還建議,改良南宋抹茶工藝,形成徑山綠茶、紅茶、抹茶三茶發展齊頭并進的局面,并鼓勵開發奶茶、冷泡茶、茶小酥、綠茶面膜、茶精油、茶口噴等衍生產品,為徑山茶產業發展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伴隨產業發展,茶衍生品開發、茶葉現代化管理、茶文化的保護傳承等都需要專業的“三茶”實用人才。委員們紛紛建議,可用以老帶新、以熟帶生等方式,培養一批民間手工炒制能手,并積極開展職業農民培訓,聘用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種茶土專家”,成為茶產業致富帶頭人。
在加強非遺活化利用,持續提升“徑山茶宴”國際文化影響力方面,委員們也在積極建言,如加大“徑山茶宴”的文化溯源,編撰和系統集成出版多國文字的徑山非遺文化研究系列專著及讀物;加強與日韓等茶文化機構交流,開展徑山非遺文化國際化交流;在機場、高鐵、核心商業區等設置“徑山茶宴”展示區域,與重點高校開展校地合作,謀劃徑山茶區域公共品牌價值升維,盡快制定全套品牌提升方案;擴大宣傳途徑,開展以徑山茶、茶藝、茶人、茶企等為主題的影視元素植入和各類宣傳;推動非遺+旅游+生活深度融合,將徑山、徑山茶宴與德壽宮、南宋御街等串聯起來,打造杭州獨特的宋韻文化旅游路線等。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