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政協報 “這么多檢測機構,如何挑選就像‘大海撈針’,除了比對費用,還要了解資質要求和服務質量。怎么找更快捷?”近日,寧波華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楊偉伸因急需發貨,卻苦于找不到好的檢測機構而犯愁。
作為一家從事燃氣管道檢測儀、定位標識器等電子產品生產的小微企業,楊偉伸經常要在項目申報、技術改造以及融資需求等方面尋找相關服務機構的支持。當地光檢測的中介機構就有近百家,但機構質量參差不齊,服務效果也并不都盡如人意。今年5月,企業就因為沒有及時拿到檢測報告而吃了虧。在一款A型定位標識器檢測上,企業自己摸索著委托了一家外省某實驗室檢測。“沒料到,一個月過去了,檢測的產品還在排隊,客戶著急需要,產品沒法按時發貨,造成資金不能及時回籠。”楊偉伸說。
這時,寧海企服中心的工作人員幫助楊偉伸在企服通的“質量通”平臺上發布了檢測需求,找到了三家符合需求的檢驗機構,最后通過價格、時間等因素的比較最終確定了寧波當地的某檢測機構,同時幫助申請相應的折扣,為企業提供最優質最省錢服務。
企業有困難,上“企服通”一鍵“定”方案,正在成為寧海不少企業主的共同選擇。寧海有各類企業1.4萬余家,依托縣企服中心,全域“企服通”平臺基于全省企業碼推出寧海專區創新應用,將企業、部門、社會專業服務機構相關信息全部納入平臺數據庫,精準服務企業,有效解決企業難點。大數據運用,打造政策碼上直推、質檢碼上全辦、金融碼上直貸、科技碼上全覽等8大創新應用,涉及服務14類90余項,動態監測4219家行業重點企業。
“企服通”上,每個企業都有專屬“身份證”,包含企業成長史、人員情況、財務信息、日常經營數據等動態信息,企業只需發送難題到“企服通”上,平臺就會將海量的數據與企業情況相匹配,為企業出具解難的“藥方”。目前,“企服通”已為4000余家企業生成7140余份“解困報告”,幫助企業匹配專業機構近千家次。
針對各類政府惠企政策“不知道”的現象,寧海組建了30余人的團隊,專職梳理、研究國家及省、市、縣各級惠企政策,按行業類別、申報要求、補助形式等內容整合成12大類、2146項納入數據庫。
服務機構的質量、從業人員的技術不過關,怎么辦?寧海建立了“退出機制”,服務機構有拖延時間的,平臺將發出警告進行督促,企業有效投訴2次以上的服務機構,以及在年中、年末兩輪調查問卷測評中不合格的機構將予以淘汰。
寧海還打通省市縣鎮(街道)四級聯動,以“政府購買服務、企業無償享受、市場主體運營、社會公眾評價”的方式,下設11個鄉鎮園區窗口平臺,由實體企業負責運營。
立足企業高頻需求,“企服通”還通過深化典型場景建設,加強治理端、服務端的協調融合,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的各種關鍵難題,提升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截至目前,寧海“企服通”平臺服務覆蓋全縣中小微企業12946家,并建立6000余家企業動態一企一檔數據庫,整合各類優質社會服務資源262家,累計解決企業困難問題(需求)40971件,企業綜合滿意度達98.72%。
用戶登錄